正在阅读:魅力文博 北京故宫博物院(二)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中国书房 / 正文

ad01.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魅力文博 北京故宫博物院(二)

转载 刘治2021/07/01 10:50:40 发布 来源:网络 作者:地道中华 1133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北京故宫博物院



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朝的皇家宫殿,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堪称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

北京故宫位列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东 六 宫



东六宫坐落于故宫中轴线东侧的东一长街,是一组由六个相同形式的院落组成的建筑。

六宫分别为: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永和宫、延禧宫。


景仁宫

景仁宫,原名长安宫,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嘉靖年间改为景仁宫。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

“景仁”即大仁爱之意。景仁宫迎门处有一座白玉石影壁,相传是元代遗物。

白玉石影壁

明清两代,这里是妃嫔的住所。最值得关注的是,佟佳氏于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在此生皇子玄烨,玄烨后来成为清朝英明的君主康熙大帝;此外,雍正帝的熹贵妃即乾隆帝的生母、光绪帝的珍妃也都曾在此居住。

现今,这里是故宫博物院专门陈列捐献文物的展馆,内设“景仁榜”,取景仁宫“景仰仁德”之意,以此表达对向故宫博物院捐献文物的各界人士的仰慕、感激之情。


承乾宫

承乾宫初名永宁宫,明崇祯五年(1623年)改为今名,即取“敬奉天意”的含义,宫名对应于西六宫的翊坤宫。

宫为两进院,至今仍保持明初始建时的格局。前院正间内悬乾隆皇帝御题“德成柔顺”匾。此宫在明代为贵妃所居,清代为后妃所居。


钟粹宫

钟粹宫位于承乾宫之北,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咸阳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名钟粹宫,取汇聚精粹之意,对应于西六宫的储秀宫名。

钟粹宫体现了明代早期官式建筑的特点。其侧脚、升起、驼峰、蜀柱等木结构做法是紫禁城内最接近宋代《营造法式》规制的实例。

钟粹宫明代为妃嫔所居,明中后期曾一度用做皇太子的宫殿。清代为后妃居所。

清晚期,咸丰皇帝奕詝幼年丧母之后曾在此宫居住,由奕訢的母亲静贵妃代为抚育。

咸丰皇帝的皇后,即与慈禧太后共同垂帘听政的慈安太后(东太后),一直居住此宫,直至去世。

光绪大婚后,隆裕皇后也曾在此居住。

钟粹宫现为故宫博物院玉器馆。


景阳宫

景阳宫,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名长阳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景阳宫,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一直保持明初建筑格局。

景阳宫为两进院。前院正殿面阔三间,黄琉璃瓦庑殿式顶,屋顶形制与东六宫中其他五宫有所不同。

景阳宫是东西十二宫中最冷僻的一处宫苑。明万历年间,皇长子即后来明光宗之母王氏被幽禁在这里。

清朝时,景阳宫后院正殿为御书房,收储各种图书。有乾隆皇帝御制诗句对联“东壁图书贮景阳”与“古香披佛图书润”。

因这里收藏了宋高宗所书《毛诗》及马和之所绘《诗经图》卷,乾隆皇帝御题匾额“学诗堂”。西六宫年节张挂的《宫训图》原收藏于此。

景阳宫现为故宫博物院金银器馆。


永和宫

永和宫,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原名永安宫,嘉靖年间改名永和宫,取长久和谐之意,对应于西六宫的长春宫名。

永和宫为二进院,目前保持着明初始建时的格局。前院正殿面阔5间,正间室内的“仪昭淑慎”匾为乾隆御题。“淑慎”为贤良谨慎之意。

明代这里是妃嫔的住所,清代为后妃所居。清雍正皇帝生母德贵妃乌雅氏居住于此。道光年间,永和宫成为静妃博尔济吉特氏(恭亲王生母)的居所。光绪时,瑾妃居住在此。

在后院正殿同顺斋的东、西暖阁还可以看到瑾妃当年居住的生活原状。


延禧宫

延禧宫初建于明永乐年间,原名长寿宫。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延祺宫,清代改名延禧宫。“延禧”意为迎福请喜之意。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明清两朝这里均为妃嫔居所。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延禧宫失火,除宫门外全部焚毁。宣统元年(1909年),在瑾贵妃的建议下,延禧宫废址上修建起一座三层的西洋式水殿。构架均为铁铸,墙壁和一层地板全用玻璃砖建造,墙的夹层中可蓄水观鱼,荷藻参差,青翠如画,恍如一座“水晶宫”。水殿四周浚池,引玉泉山水环绕。隆裕太后题匾额曰“灵沼轩”,还特地给这里装上了电暖炉、电风扇和电灯。辛亥革命爆发后,清帝逊位,这座尚未完工的皇家独特建筑也终因财力匮乏而停建。

1917年张勋复辟时,延禧宫北部被直系部队飞机投弹炸毁。故宫博物院成立后,1931年6月在此修建了新型文物库房。2005年库房的东配楼辟为古书画研究中心,西配楼辟为陶瓷研究中心,中楼内建立了古陶瓷检测研究实验室。






西 六 宫



紫禁城内廷西六宫,在明清两朝皆作为皇帝妻妾之居所,位于中轴线左侧,与东六宫对应。

清朝在雍正朝以后的历代皇后,皆不再以坤宁宫为寝宫,而是在东六宫或西六宫选定一坐空宫为寝宫。

晚清时期西六宫的格局改动较大,不再与东六宫对应。


储秀宫

储秀宫,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原名寿昌宫,嘉靖年间改为储秀宫。慈禧太后获得兰贵人封号以后,住进了储秀宫,并在储秀宫的后殿(后定名丽景轩)生下了同治皇帝。

光绪十年(1884年),慈禧太后五十大寿决定重回故地,耗费白银63万两对储秀宫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

因是为慈禧太后贺寿而修,储秀宫的装修精巧华丽,多用楠木、紫檀、花梨等名贵木料,制作工艺剔透绝伦。装饰陈设上也多反映出福、寿、子孙多福等主题。如迴廊墙壁上琉璃烧制的万寿无疆赋;隔扇门上有蝙蝠和团寿字组成的“五蝠捧寿”;落地罩上的缠枝葡萄纹、玉兰寿石纹、竹纹等。

最合慈禧心意的贺礼,大概是庭院中的那一对铜龙,这也是后宫中唯一能看到铜龙的地方。

末代皇后婉容是储秀宫最后的主人,这位受到西化教育影响的皇后,将西餐、钢琴、西式浴盆这些新鲜玩意儿带进了储秀宫。


翊坤宫

翊坤宫,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始称万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为翊坤宫。清晚期将翊坤宫与储秀宫相连,形成四进院的格局。

翊坤宫的装修处处体现了平安吉祥的寓意,如门窗装饰的万字团纹和五蝠捧寿图案。明间有慈禧御笔的“有容德大”匾额。两侧的花梨木落地罩分别透雕着喜鹊登梅和藤萝松缠枝图案。殿前的台基下陈设着铜凤、铜鹤、铜炉各一对。

正殿前廊下至今还能看见一副秋千架,此为溥仪逊帝时安设。

明清两代翊坤宫为后妃居所,其中最有名的一位是万历朝的郑贵妃。作为万历朝最得宠的妃子又生下了最得宠的皇三子朱常洵。

翊坤宫后殿为体和殿,清晚期改为穿堂殿通往储秀宫,慈禧五十寿辰时曾在此接受朝贺。光绪帝选妃也是在这里举行的。

体和殿


永寿宫

永寿宫是后宫之中离养心殿最近的一个宫。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长乐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名毓德宫,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又更名为永寿宫。清朝顺治十二年(1655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都曾重修或大修,但仍基本保持明初始建时的格局。

永寿宫为两进院,前院正殿永寿宫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外檐装修,明间前后檐安双交四菱花扇门,次间、梢间为槛墙,上安双交四菱花扇窗。殿内高悬乾隆皇帝御笔匾额“令德淑仪”,东壁悬乾隆《圣制班姬辞辇赞》,西壁悬《班姬辞辇图》。乾隆六年(1741年),乾隆皇帝下令,内廷东西十一宫的匾额“俱照永寿宫式样制造”,自挂起之后,不许擅动或更换。


太极殿

太极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原名未央宫,因嘉靖皇帝的生父兴献王朱佑杬生于此,故于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启祥宫,清代晚期改称太极殿。清代曾多次修葺。

太极殿原为二进院,清后期改修长春宫时,将太极殿后殿辟为穿堂殿,后檐接出抱厦,并与长春宫及其东西配殿以转角游廊相连,形成回廊,东西耳房各开一间为通道,使太极殿与长春宫连接成相互贯通的四进院。

太极殿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后出廊。外檐绘苏式彩画,门窗饰万字锦底团寿纹,步步锦支摘窗。室内饰石膏堆塑五福捧寿纹天花,系清末民初时所改。明间与东西次间分别以花梨木透雕万字锦地花卉栏杆罩与球纹锦地凤鸟落地罩相隔,正中设地屏宝座。殿前有高大的祥凤万寿纹琉璃屏门,与东西配殿组成一个宽敞的庭院。


长春宫

长春宫,故宫内廷西六宫之一,位于太极殿之北,咸福宫之南。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长春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称永宁宫,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复称长春宫。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修,后又多次修整。咸丰九年(1859年)拆除长春宫的宫门长春门,并将启祥宫后殿改为穿堂殿,咸丰帝题额曰"体元殿"。长春宫、启祥宫两宫院由此连通。辛酉政变后,慈安和慈禧两宫太后居于此宫。


咸福宫

咸福宫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寿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为咸福宫。

前殿为行礼升座之处,后殿为寝宫。虽为后妃居所,但仍有皇帝在此居住。乾隆年间,便改为皇帝偶尔起居之处。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