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一抹青绿,只此书香!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砚都书院 / 正文

ad01.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一抹青绿,只此书香!

转载 超级管理员2022/05/10 08:52:27 发布 来源:拓者设计吧 作者:拓者设计吧 1548 阅读 0 评论 1 点赞



设计师从项目所在地,林海雪原中的秀色江南、白山黑水间的鱼米之乡汲取灵感,借景于林海缭绕、青山若隐的山水,将传统中式书院设计巧妙融入端正优雅的建筑空间。



01
山水与建构


解构理念唤醒了一种特别的审美意识。山水威严神秘,是宏大而可感可触的自然,山水背后是文人精神,是价值观的智慧支点。



顺应建筑原有体态,大体块的“山”堆叠高耸,幽岩深谷引入入胜,倒影潺潺水波的天花延展出山水之外的空蒙悠远,虚实相接的诗意和今法对仗,传承间又生新意。


“实”为隔墙,“虚”为屏风,艺术是虚实之间的灵动参与,源于岳麓书院的银杏叶静静飘落,迎来艺术生命的绽放。


体块分解与穿插的结构美感,大体量的灰带来的沉浸视觉,将内敛雅致的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语言。


追溯宋代美学沉淀,从自然和人文的交互出发,用设计的语言重现传统文化的当代回归,意蕴深远,雅韵自生。


宣纸绵韧,条纹切割。一侧是通顶书架创造的“形”,一侧是线条延伸演绎的“意”。虚实相生,引申的是水墨画的创作意境。


明德书院在此展开了一场隔空的精神对话,支点是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和传承。


02
人文与风骨


青砖是村舍房屋的人间烟火、是万里长城的家国情怀,是建筑的元和单位。



通透之上,注入山青色。一方青砖解构,回应传统建造精神,一笔剔透青绿,传承之上演绎升华。


山水画作,在青绿、水墨两端。一抹天青绿,温润如玉,一笔水墨,清风自来。


书院为何常与山水为伴?山林掩映,溪泉之妙,幽静小路被青苔落叶覆盖,曲折的走廊一眼望不到尽头.......绝佳的建筑、景致共同指向文化的高地,使整个书院更具魅力。


《生花》以水为媒,妙笔泼墨,或挥或扫,或淡或浓。就是寥寥数笔,勾勒出五千年的文明底蕴,圈圈涟漪承托篆刻文字,文人风骨缓缓输出。


03
勾陈与换新

天花之上搭建“笔墨纸砚”的舞台,露出“书卷”一角,以光为笔,以影为墨。水墨写意与文学艺术是同根同源的,延续内在的美学逻辑。



青山相对,书海重叠,人置于其中,俯瞰两侧宛如画中人。文化是基底,更是设计师思考的内核以及项目的初心。


当代手法构建《春秋墙》巨大宽厚高耸的岩壁,嵌入《诗经》《史记》等国学经典著作,浑厚且壮美,面对中华文化博大精神,唯有高山仰止。


艺术装置《一方云玺》从空间升腾而出,器虽小,却大雅。用深深浅浅的光,梳风理水,感官也从山石的厚重坚毅走向山水的飘逸空灵。


方寸之间有乾坤,镌刻印章,熔炼书法、绘画、刀笔精粹,方寸中可见气象万千、五彩缤纷。


溯源千年文化,由本而发,由根而发,印章文化,成为抽象雕塑《载》最宝贵的创作来源。用石与墨的厚重直指博大精深、 根基深厚的中华文化,厚德载物,呈现以人格修养为旨的尚德精神。


青绿是宋代山水的巅峰,技术放在其次,转向主观表达。在单纯的青、绿色调中寻求无限的变化。


艺术画作《青山烟雨》,青绿山水背后是勃勃的文人心气。


山水之美,源于中华文化的魅力与自信。山水,不仅是寻幽访胜的客体,更是所有生活的背景,青绿和山水共同构成文人的精神世界。


04
叙事与艺术

再探书院深处,喧闹退场,学堂背靠青峰,面对浅溪而设。书院追求人格的完善,强调道德与学问并进。



国学是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是载体和依托,超越时空界限,融入现代文明之中。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以此抵御现实社会的浮躁与不安。寻找德性的、有意义的生活,便是“明”。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学堂里的闲野逸趣。寥寥简言,说尽了生活真理,指向从心而行的“德”。


以壁为纸,墨如泼出,似向天穹无线延展又跌宕回环,气势奔放,回应空间体量而又灵巧地掌控节奏,妙处在于传统文化和当代艺术的结合。


窗明几净,笔墨纸砚,亦是人生一乐。——苏子美说。古典文学的叙事方式、传统艺术的诗意表达、现代美学的意念流动,构建起当代书院的精神世界。


夯土、石、蒲草和现代材料的结合,通过材料转化完成了空间表达,为现代人留下一条探寻时光旧痕的足迹。


对中国设计师来讲,最深厚的土壤来自博大的中华文化,设计不仅仅关乎美学,而是根植于自身文化的思考。——杨星滨说。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